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围绕新课标,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进入初三阶段,都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知识,理解起来较难,并且注重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为科技创新,参与民主生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梦,围绕这些大的考点进行展开具体的细化内容,并且围绕核心的考点进行表格题、辨析题、演绎题的训练,达到熟练运用知识点的目的,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结合初三政治教学实际,对初三政治培优补差工作做如下安排:(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2)紧跟时代脉搏,认清教学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3)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4)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5)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三政治校课程设置为每周3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到第五周:完成第一课到第四课教学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到第十周:完成第五课到第七课并进行期中调研考试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做好考前指导和考后反思
第十二周到第十七周:基本完成九下教学
第十八周到二十周:完成期末调研考试范围内知识复习
第二十一、二周:期末考试,做好考前指导和考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