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我们初一语文组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目标。根据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充满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有很强的欲望,但是由于语文教材的难度有很大的提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意志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诵读诗歌、散文、文言文等方面,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朗读,真正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新学期教材有变化)
第一单元 ,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所选课文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以及四首古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教材与上首诗互换)《天净沙-秋思》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重视朗读课文,想像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与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选课文有《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所选课文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新增《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四单元,主题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选文包括《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原八上第七课)《梅岭三章》(原九下第二课)《诫子书》。有对人物美好品德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主要是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课文有《猫》《我的白鸽》(新增)《大雁归来》(原八下第七课)《狼》,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有利天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课文有《小圣施威降大圣》(新增)《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寓言四则》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当中,要练习快速阅读,争取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三)教学目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四)教学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开展各种活动。因此,教师要开发并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发生活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继续实行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分层目标教学。实验班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面的拓展延伸;平行班继续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学内容注重基础。
5.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6.结合部编新教材每学期二本名著的情况,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7.继续实行小组合作,同伴引领,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教学内容
周 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备注 |
第1周 |
9月2日-6日 |
军训、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 |
军训 |
第2周 |
9月9日-13日 |
语文学习方法 1.《春》 2.《济南的冬天》 |
|
第3周 |
9月16日-20日 |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 古代诗歌四首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
中秋节 |
第4周 |
9月23日-27日 |
第一单元测试、讲评;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
|
第5周 |
9月29日-10月4日 |
6 散步/莫怀戚 7* 散文诗二首 |
国庆假期 |
第6周 |
10月8日-12日 |
8 《世说新语》二则 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单元测试、讲评 |
|
第7周 |
10月14日-18日 |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 新增“往事依依/于漪” 11*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
|
第8周 |
10月21日-25日 |
12 《论语》十二章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外古诗词诵读 |
|
第9周 |
10月28日-11月1日 |
第三单元测试、讲评;期中复习 |
|
第10周 |
11月4日-11月8日 |
期中测试 |
期中测试 |
第11周 |
11月11日-15日 |
13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4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15* 梅岭三章 |
|
第12周 |
11月18日-22日 |
16 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四单元测试、讲评 |
|
第13周 |
11月25日-29日 |
17 猫/郑振铎 18 我的白鸽/陈忠实 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
|
第14周 |
12月2日-6日 |
20 狼/蒲松龄 第五单元测试、讲评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
|
第15周 |
12月9日-13日 |
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3* 女娲造人/袁珂 24 寓言四则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
|
第16周 |
12月16日-20日 |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测试、讲评 |
|
第17周 |
12月23日-27日 |
期末复习—积累运用 |
|
第18周 |
12月30日-1月3日 |
期末复习—阅读 |
|
第19周 |
1月6日-10日 |
期末复习—作文 |
|
第20周 |
1月13日-17日 |
期末综合测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