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综合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立足学校整体教学规划与综合学科特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坚持 “以研促教、以教提质” 的理念。整合综合组内各学科(如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的优质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跨学科融合教学水平,打造高效、有趣、有温度的综合学科课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二、教研目标
(一)教师发展目标
1. 帮助组内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综合学科各领域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年内每位教师至少参与 2 次县级及以上的学科培训或教研交流活动。
2. 提升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推动教师尝试设计并实施 1-2 节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例,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方案。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鼓励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年内组内至少形成 2 项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如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优质课视频等)。
(二)学生培养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综合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艺术审美、运动技能、信息素养、劳动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对综合学科的课堂满意度达到 90% 以上。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组织开展至少 3 次校级综合学科实践活动(如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劳动实践成果展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学科建设目标
1. 完善综合组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整理各年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练习题库、优质课视频等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 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学科评价体系,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成果、技能掌握等方面,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三、主要教研任务
(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 每周固定 1-2 小时作为集体备课时间,按照学科分组,明确每次备课的主题与负责人。备课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整合、作业设计等方面展开。
2. 集体备课前,教师需提前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资料,形成初步的教学思路;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完善教学设计;备课结束后,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调整,并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总结,形成完整的备课成果。
(二)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 每学期开展 “每人一节公开课” 活动,教师自主申报公开课课题与时间,组内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公开课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活动,按照 “优点肯定、问题指出、建议提出” 的原则,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2. 针对综合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跨学科教学如何有效融合、实践课如何组织实施、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持续激发等),开展专题课堂研讨活动,邀请校内优秀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指导,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1. 组建跨学科教研小组,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围绕特定主题(如 “传统文化进校园”“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等)开展跨学科教学方案设计。小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明确各学科在主题教学中的任务与分工,确保跨学科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2. 每学期组织 1-2 次跨学科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学生实践成果展览、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总结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推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四)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1. 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开发适合本校本年级学生的教学资源,如校本教材、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实践活动指导手册等。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实用性、趣味性与教育性,确保资源能够有效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2. 建立综合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学校内网资源库、微信群共享文件夹等),将教师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及收集的外部优质资源(如教育部门推荐的教学资源、知名教育网站的优质资源等)进行分类整理、上传分享,方便教师随时查阅与使用。同时,制定资源更新与维护制度,确保资源库的时效性与完整性。
(五)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综合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每学期策划并组织至少 3 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如春季校园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包含绘画、书法、歌唱、舞蹈等比赛)、信息技术创新作品大赛(如电脑绘画、编程作品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