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2022年度第二学期田径大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
学习主题 |
运动能力学习目标 |
基本部分 |
学习活动 |
练习活动 |
比赛活动 |
1 |
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练习 |
1.了解各种跑的体验了解各种跑的不同点; 2.积极参加各种跑的练习,用心体会肌肉用力; 3.认真练习,敢于表现
|
1. 进行各种反应能力的练习 2.不局限于田径项目的跑 3.TABATA体能练习 |
1.集中注意力反应信号 2.每次跑的体验以两次或以上为宜 3.TABATA体能认真完成 |
游戏 听信号抓人 |
2 |
跑的辅助性练习 |
1. 通过本课练习,大多数学生能说出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及3种以上辅助练习方法,85%以上的学生能够加强摆蹬意识,提高加速跑能力,在折返跑接力比赛种体现出来; 2. 发展速度、爆发力、灵敏等素质,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奋勇拼搏,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创新意识。 |
1.以多种形式的跑穿插热身跑中 2.快速跑的辅助练习 3.跑垒练习 4.折返跑接力赛 |
1.认真完成各种形式的热身跑,活动开肌肉关节 2.跳绳跑格子、小碎布接跑、高抬腿跑 3.利用大屏幕播放练习和比赛的讲解 4.在规定的路线和距离,完成跑垒练习和折返跑接力赛 |
从起点出发绕过对面标志物后折返,到起点后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再次折返,第二轮折返跑之后,与第二位同学击掌,直至最后一位同学结束,比赛时间段的队伍获胜。 |
3 |
加速跑结合途中跑 |
1. 知道加速的原理及加速跑在快速跑中的重要地位; 2. 80%学生在加速的过程中能做到保持一定的角度前倾,后蹬有力 |
1.加速跑结合途中跑 20 一 30 米; 2.体能练习:垫上车轮跑等 |
1.加速跑练习 15 米,1 一 2 组; 2.加速跑结合途中跑 20 一 30 米, 4 一 6 组 |
分组比赛,在规定距离内,跑的最快的小组获胜 |
4 |
途中跑 |
1. 了解途中跑技术动作的要领,并了解步频与步幅的关系; 2. 80%的学生能掌握途中跑技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自然协调 |
1.途中跑30米 2.体能练习:俯臥撑 |
1.快速小步跑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2.途中跑练习时步幅要大,频率要快 3.途中跑练习结束后,各小组出一名代表展示 |
分组比赛,在规定距离内,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
5 |
接力跑 |
1. 知道两种以上的交接棒的名称及简要规则; 2. 80%学生能运用“下压式”传接棒 |
1.接力跑 2.体能练习:立定跳远等 |
1.学习两种以上的传接棒技术及简单规则 2.从原地到慢速再到中速,再进行接力比赛 |
按照秒表计时,男女分开,用时越短,名词越靠前 |
6
|
50考核 |
1. 掌握短跑四个阶段不同的技术要求,80%学生加以运用; 2. 提升心肺功能,无氧能力和速度素质。 |
1.宣布考试方法、开始分组和流提出考试要求 2.提醒热身与放松 3.总结评价 |
1.认真听讲考试方法和流程,遵循要求。 2.认真做好考前的热身,考后的放松。 3.考后进行小结,讲评、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考试情况。 |
男女生分组,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 |
7 |
蹲踞式跳远:准确起跳和落地 |
1. 了解目标跳远的规则,知道规则由远度改为准度; 2. 尽可能做到准确起跳和落地,初步学习完整动作 |
1.准确的起跳和落地,完整练习。
2.体能练习:推小车等
|
1. 按照从哪里起跳从哪里测量的方式测定每个学生急行跳远的最远距离。 2. 完整动作练习. 3. 学生各自的目标距离进行跳远练习,准确起跳及落地
|
蹲踞式跳远比赛起跳点与落地灵都要有一定的准确度测量和落到越精准,名次越靠前 |
8 |
助跑与起跳结合的跳远
|
1.了解助跑和起跳的作用和意义; 2.做出助跑起跳时全脚掌着地,髋膝踝迅速蹬伸的技术动作,结合完整动作进行练习 |
1.趣味跳 2.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跳远,完整练习。 3.体能练习:男:俯卧撑;女:立卧撑等。 |
1.模仿挂图上的动作方法,全程助跑,尝试性完成蹲踞式跳远。 2.认真听讲助跑与起跳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3.完整动作练习
|
分组比赛,小组中助跑起跳结合较好的队伍获胜 |
9 |
蹲踞式跳远:腾空步 |
1. 能说出腾空步技术要领及动作方法; 2. 助跑 3 一 5 步,借助跳板,做出跳过一定远度和一定高度的腾空步动作,结合完整动作练习 |
1. 蹲踞式跳远:腾空步,完整动作练习。 2.体能练习:仰卧起坐等 |
1.原地腾空步练习 2.助跑后 3 一 5 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动作 3.完整动作练习
|
分组比赛,在 3 一 5 步腾空步完成中,有一定远度和高度的队伍获胜 |
10 |
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 |
1. 知道起跳后腾空成“蹲踞式”的动作要领; 2. 能做出起跳后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尽量向胸靠,成蹲踞式动作,结合完整动作练习。 |
1.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 2.体能练习:男:引体向上;女:斜身引体等。 |
1.辅助性练习:立定跳一团身跳一上一步屈膝团身跳 2.助跑 3 一 5 步踏跳顶气球练习。 3.助跑 5 一 7 步蹲踞式跳远动作。 4.结合完整动作进行练习。
|
发组比赛,体会起跳后成蹲踞式动作,注意腾空姿态和团身。 |
11 |
蹲踞式跳远技术全程完整技术 |
1. 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完整技术原理 |
蹲踞式跳远技术全程完整技术 |
1.蹲踞式跳远专项准备活动 2.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分组练习步点丈
|
分组比赛,对于完整技术掌握的更充分的队伍名次靠前
|
12 |
蹲踞式跳远考核 |
1. 知道跳远比赛规则和丈量成绩的方法; 2. 在田径规则下完成蹲踞式跳远动作 |
1.蹲踞式跳远考核 2.个性展示 |
1.小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及测试 2.进行阶段性评价 3 .个性展示与评价
|
按照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名。 |
13 |
轻器械的投掷 |
1. 了解投掷纸球、垒球的各种动作方法; 2. 能较好完成一到两种投掷技术,做到上下肢动作连贯 |
1.轻器械的投掷(纸球、垒球) 2.体能练习:带球接力游戏等 |
1. 各组讨论创新出一种投掷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投掷方法。 2.以各自的目标距离进行投远练习 |
分组进行投远比赛,距离越远,名次越靠前 |
14 |
各种方式的抛、掷实心球 |
1. 各种方式的抛、掷实心球了解实心球的各种抛掷方法和动作要领; 2. 完成不同姿势的抛、掷实心球动作,身体发力协调连贯 |
1.各种姿势的抛、掷实心球(胯下前、后抛、侧面、正面) 2.体能练习:手推车游戏、传球接力等。
|
1.实心球自抛自接练习 2.了解动作环节的构成 3.分组练习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
接力游戏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
15 |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1 |
1. 知道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持球手型、基本站姿、出手速度和角度; 2. 初步完成完整技术动作 |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初步完整运作。 2.体能练习:负重接力仰卧起做 |
1.对照挂图了解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丰球手型、基本站姿、出手速度和角度 2.体能练习分组评价,互相评价对于手型、基本站姿和出手角度 |
分组展示、自主展示,体能游戏比赛 |
16 |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2 |
1. 掌握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 2. 能较好完成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做到自下而上协调发力,动作连贯。
|
1.在教师引领下复习完整动作 2.体能练习:五米蛙跳往返接力、立卧撑等 |
1.各种持球抛接练习 2.两脚前后站立,重心在后,徒手连续完整动作练习 3.两人一组,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完整动作练习
|
小组比赛、体能游戏比赛 |
17 |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3 |
1. 知道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有哪些规则; 2. 熟练完成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提高出手速度和投掷距离 |
1.同伴合作,高出手速度和理角度。 2.体能练习:15米折返跑、仰卧两头起 |
1.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徒手练习 2.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两人一组面对面练习 3.组织投远比赛,设定目标,投向一定距面向全体展示 |
面向全体展示,比一比,游戏比赛 |
18 |
考核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
1. 了解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考核方法、标准和要求; 2. 综合运动技术参加考核,动作流畅,投出最远距离 |
1.考察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2.体能练习:5米蛙跳往返接力、仰卧举腿等 |
1.了解标准和考核方法,每人投 3 次,记录下最好的一次成绩。 2.贴你那个练习:五米蛙跳往返接力,仰蛙跳往返接力,仰卧举腿等 |
班内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比赛,根据考核成绩男女各前 8 名进行决赛 |
太仓市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汇报课
——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练习教学设计
太仓市实验中学 张茜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各种反应力的练习,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呈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反应力的练习始终贯穿其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练习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求知欲不断增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情。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显著特征是身高和体重的陡增,身体各种器官生长发育显著,但快慢不一。这个时期进行科学的锻炼,会为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初中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生命的活力,活泼好动、兴奋性强,在校内外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愿望强烈,但是动作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初中生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交往技能有所发展,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复杂的运动技能并把他们运用到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去。
四、教材分析
反应能力属于体能模块,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四的学生应通过不同口令的追逐跑、变向跑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在不同运动项目中,都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如足球的抢球、接球,篮球的传接球,排球的接扣球、拦网,田径项目的起跑等等,包括生活中,都能体现学生的反应能力,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学习联系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五、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的体能获得全面发展;
2、健康行为:通过教学和练习,着重培养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获得兴趣和信心;
3、体育品德: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能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力集中,反应迅速,勇于挑战
教学难点:反应迅速,树立信心,确保安全
七、课的设计和流程
本节课以热身跑融入简单动作让学生微微出汗,在准备部分采用动态拉伸的形式,活动开各个关节,以前测小游戏“老师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反应力的表现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基本部分,先采用“听信号抢夺标志盘”的方式,让学生投入课堂当中,其次载“听信号快速启动”练习,其中讲解与示范法、重复练习法、探究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围绕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设计了多种练习方式,最后以“喊数追人”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兴奋性,锻炼学生的反应力,结尾以TABATA体能操进一步发展学生体能。最后的结束部分采取了常规的放松方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
八、运动负荷与预测
练习密度预计50%左右,全科平均心率在150次/分左右,练习强度中等偏上。
太仓市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汇报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茜 授课地点:太仓市实验中学 授课时间:2023.4.13
学习阶段 |
水平四 |
授课班级 |
初一(16)班 |
人数 |
40 |
单元课时数 |
18 |
课次 |
1 |
素养指向 |
1、运动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的体能获得全面发展; 2、健康行为:通过教学和练习,着重培养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获得兴趣和信心; 3、体育品德: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能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 |
学习内容 |
1、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2、体能加油站 |
重点 |
精力集中,反应迅速,勇于挑战 |
难点 |
反应迅速,树立信心,确保安全 |
程序与时间 |
学习内容 |
教法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 |
次数 |
时间 |
强度 |
热 身 环 节
8 分 钟
|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与要求 4、安全教育
二、热身 1、热身慢跑(融入专项活动) (1)高抬腿 (2)侧身跑 (3)后踢腿 2、动态拉伸 (1)髋关节运动 (2)4字拉伸 (3)体转拉伸 (4)抱膝上提 (5)弓步拉伸 (6)手腕脚踝
|
1、检查常规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与要求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热身跑 2、带领学生练习 3、教师动作示范 4、教师口令指引学生进行练习 |
1、体委整队向老师报告 2、师生问好 3、学生明确上课内容
1、明白老师要求 2、跟随老师进行热身 3、学生观察老师动作 4、听口令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8 |
3’
3’ |
中
小 |
程序与时间 |
学习内容 |
教法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 |
次数 |
时间 |
强度 |
学练环节 22分 钟
|
一、 反应游戏——张老师说 游戏规则:所有学生听到老师说“张老师说,***”,需要做出正确动作,如果没有听到“张老师说”四个字,则需要一直进行前一个动作,若做出反应,就获得惩罚。
二、 课堂竞赛 (1)抢夺标志盘 (2)跑动中的抢夺标志盘
三、 快速启动练习 (1)原地小碎步+快速启动练习。 (2)开合跳+快速启动练习。 (3)背向站立+快速启动练习。 (4)自选动作+快速启动练习。 (“预备”后只有听到哨音才可以跑出去,听到“预备——跑”“预备——走”都不可以跑出去。)
四、 游戏——听信号追人 游戏规则:全班同学站在半径为9~10米的圆圈上,排成单行1~5报数,分成8小组,然后在教师只会指挥下,学生绕圆圈慢跑,行进中学生听教师发出的数字信号后,迅速从圆圈上跑到圆心拾物。如:教师发出数字信号“4”,则各组所有数“4”学生迅速跑出,其余同学追逐本组数“4”的同学,10秒倒计时内被追逐到的同学需要做两个深蹲。
五、 体能加油站 3分钟TABATA体能训练
|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游戏
1、教师讲解竞赛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接力竞赛 3、进行观察并评价
1、示范练习方法,提出练习要求 2、巡回指导学生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指导学生练习,用语言激励学生 |
1、听清游戏规则与方法 2、认真游戏,反应快
1、 认真听老师讲解竞赛方法 2、 按要求进行比赛
1、认真听老师讲解与示范 2、根据老师要求进行练习
1、明白游戏规则 2、积极进行游戏
1、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示范 2、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组,一组五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 18
3 ~ 5
3 ~ 5
3 ~ 5
2 |
3’
2’ ~ 3’
2’
50’’ ~ 1’
1’ ~ 2’
6’ |
小
中
小
中
大
大 |
程序与时间 |
学习内容 |
教法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 |
次数 |
时间 |
强度 |
恢复身心 5 分 钟
|
1、集合整队 2、放松练习 3、总结评价 4、收回器材 5、宣布下课 |
1、集合整队 2、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3、总结 4、组织学生收回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
1、快速集合 2、充分放松 3、相互讨论 4、收回器材 5、师生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2’ |
小 |
场 地 器 材
|
场地:田径场 器材:音乐播放器1个 标志盘*40个 分队服装*8件 |
平均心率 |
150+5次/分 |
练 习 密 度 |
50%-52% |
强度指数 |
1.8~2.0 |
课后小结 |
|
太仓市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汇报课
——快速反应能力练习教学反思与总结
太仓市实验中学 张茜
以常规慢跑开启本节课,热身之后,用反应的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用抢夺标志盘方式继续加强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接着以多种起跑姿势的加速跑多次刺激学生的反应,加强练习,最后以游戏——听信号追人作为本节课的练习成果展示,在结束之前加上了一组素质练习,练习学生的耐力。
课程上完后,体育组全体教师集体评课,本次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此一一说明,我将从以下几点展开:
1、教案:基本部分中移动中抢标志盘与tabata体能训练和教案相比各少一组,时间的把控上还有待加强;教案中的重难点还需要仔细定夺,好好考虑,以及“提高学生的反应练习”不能作为学生的课的内容,而是课的目标。
2、教具:标志盘的运用一直贯彻课堂,但是其中跑到中抢夺标志怕,教师本人放置标志盘还是会浪费练习时间,可以让每组的学生放置与回收;
3、组织:
(1)结构衔接:每个环节失去了衔接,组织上有些松散,每个内容都是断开的,碎片的围绕着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练习,不是连贯的,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组织技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向排头或组长强调分组要求,指令面向单独几人,然后让排头或组长带领队员,老师在组织时会省力很多,而且会大大节约课程讲解的时间,体育教师在课程组织中最机会啰嗦,废话多,需要组织到位,利用教具,口令清楚;
(3)在最后的游戏——听信号追人中没有圈定学生的跑动范围,导致有的学抛离的操场,教师可以选择在可控范围内的追人,比如背对背的追人,划定区域,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4)课中出现学生因累而坐在地上的现象,教师主动讲学生扶起来,并问候关心。
通过本次评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对课程时间的把控不到位,课堂中有几个环节不在教案规定组数内,所有在平时的课堂当中,严格把控时间,带好手表,在日常中练习时长的把控,一节课40分钟,开始部分时长1分钟,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26分钟,课课练5分钟,结束部分3分钟;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根据此内容,我思考累许多可以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练习,汇报课前进行磨课,但是却忽略了课程的连贯性,碎片化严重,《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理念没有体现,没有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无结构化的体现,此刻作为体能练习,没有突出的讲解与示范内容,也没有讲授如何提高反应能力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会”这一项中有所欠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紧跟新课标,选择有运动项目的内容,进行组合练习;
3、一节课中能让学生多分组就要多分组,能让队伍少调动就少调动,因为《课程标准》修改后提到了群体运动密度和个体运动密度,分组的多少和队伍的调动都会影响密度,在课程的选择上也要将分组和队伍调动考虑其中,这也是课堂组织的核心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