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作者:沈凡凡 时间:2023-06-28 点击数:
太仓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1 |
明确走步、推人、打手等违例和犯规的相关规则 理解热身活动的重要性及受伤时的处理步骤 |
篮球比赛规则与篮球损伤预防与处理 |
2 |
能说出篮球运动对增进健康的意义,积极参与篮球学习与锻炼活动 |
球性球感培养和建立、脚步移动步法 |
3 |
能熟练的做出原地高低球运球、行进间运球、滑步、后撤步组合动作所学动作技术能在对抗性练习与比赛中加以运用 |
合理运用运球技术防守脚步移动方法 |
4 |
能熟练的做出体前变向技术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
体前运球变向技术 |
5 |
能够熟练的做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击地传接球积极参与体能练习,发展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等素质 |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击地传接球篮球专项体能练习 |
6 |
能熟练的完成原地单手击地传接球、行进间击地传接球积极参与体能练习,发展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等素质 |
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击地传球单手击地传球技术,提高传球准确性 |
7 |
能熟练地完成行进间进行双手传接球与单手击地传接球与运球的组合动作 |
提高控运球与传接球组合动作能力 |
8 |
能熟练的掌握双手胸前投篮与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
中近距离投篮技术 |
9 |
能熟练的完成行进间三步上篮动作 |
行进间三步上篮技术 |
10 |
能较好的衔接运球、投篮技术 |
行进间运球与行进间投篮的技术组合 |
11 |
能在行进间完成运球、传接球与投篮动作技术组合 |
运球、传接球与投篮的技术组合 |
12 |
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对篮球运动的学习与锻炼充满自信,能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
篮球技能挑战赛 |
13 |
能熟练的组合所学的技术动作 对篮球运动的学习与锻炼充满自信,能克服困难,遵守规则,体验成功的快乐 |
篮球技能挑战赛 |
14 |
能熟练的在行进间运球中完成体前换手变向突破的技术动作 |
个人变向突破技术 |
15 |
明确挡的时机及拆的路线,理解无球跑动在篮球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挡拆及无球跑动技术 |
16 |
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挡拆战术,能主动与同伴配合完成学练, 表现出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共同提高中感受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
挡拆及无球跑动技术 |
17 |
能理解确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在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 |
篮球小赛事 |
18 |
能明确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并遵守规则在比赛中表现能团结合作,勇敢面对挫折 |
篮球小赛事 |
初一年级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学习行进间投篮技术,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篮球技能水平,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健康行为养成和体育品德的塑造。
二、教材分析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初一年级全一册中的一个单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中的个人基本技术,是进攻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稳定、易与其他技术衔接,对球的保护好等特点。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对球体的感知能力以及与球体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等能力都会有提高,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具有非常高的实战练习价值。对于培养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学习篮球其他内容奠定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表现欲强,学习兴趣高,他们很希望能通过这项运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控球能力,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各方面的不足,学生的整体传接水平参差不齐,比如球性较差,传球时手型不正确,控制不住球等情况。因此,本次课将更加注重细节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纠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夯实学生的技能,巩固学生的运动基础,同时,学生能够领会和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以及在比赛中应用时机等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整体运动认知能力,为实战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能素质锻炼目标:通过行进间传球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增强体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速度的素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调节功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提高预防受伤的能力。
3.情感品格培养目标: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突破,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塑造高尚的体育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正确的传球方法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侧身探肩,按球的部位
难点:动作协调,运球时机
六、课的设计与流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开始部分,通过传奇球星的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学会运球,将球运的漂亮所带来的观赏性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兴趣。准备部分将一般热身与专项热身相结合,通过热身跑、后踢跑等练习,加上篮球中的步伐,最后与动态放松相结合,学生在整个准备活动中都处于动的状态。基本部分先让学生复习原地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球,改正学生动作上的错误,针对细节入手。在新授部分,则不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或者违例问题,给学生提出小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纠正指导以及讲述各个动作细节在实战当中的意义。最后针对本堂课所采用的素质练习主要是争夺学生的手腕力量,提高学生中长距离传球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合作学习法、游戏竞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标志桶24个,篮球50个,口哨1个。
八、预计运动负荷
预计平均心率:115-125次/分
预计最高心率:135-145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60%-70%
九、安全措施
1. 篮球运动负荷较大,运动过程中的移动的幅度,动作的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应该穿篮球鞋和舒适的服装上课。
2. 尽量选择室内篮球场,木制地板,注意防滑。及时的清理场上的汗水异物等。
3. 合理安排学生的休息时间,天热时注意放松休息,天冷时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提醒同学带水上课,适当进行补充。
学段 |
水平四 |
课次 |
4 |
教师
|
沈凡凡 篮球馆 |
班级 |
初一四班 |
人数 |
48 |
地点 |
教学内容 |
1.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2.教学比赛 |
教学 目标 |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步伐,领会和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以及在比赛中的应用时机等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整体运动认知能力,为实战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增强体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速度的素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调节功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提高预防受伤的能力。 3.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突破,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塑造高尚的体育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正确的运球方法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
授课类型 |
综合课 |
教学重点 |
侧身探肩、蹬跨有力加速快 |
教学难点 |
上下肢协调配合、运球时机与支配球的能力 |
阶段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与要求 |
次数 |
时间 |
强度 |
准备部分8’
准备部分8’
|
(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整理着装,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2、语言导入:宣告本节课的目标,强调安全规范与课堂纪律,唤醒学生的精神活力。
(二)准备活动 1、热身慢跑,第一圈沿着标志桶外沿慢跑,第二圈绕着最外侧标志桶曲线跑,第三圈,绕着两排标志桶左右变向跑。
2、球性练习: ①指尖拨球与各部位绕球。 ②原地运球球性练习
|
1、登记人数,安排见习生。 2、检查服装,师生问好。
1、简述本课内容、目标等。 2、强调课堂安全与纪律。
1、教师示范,提出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口令引导。 3、练习时强调动作规范性。
1、教师巡回指导。 2、纠正基础动作的错误。 3、提醒学生认真且充分热身。
|
1、体育委员集合队伍并报告出勤人数。 2、学生排成四列横队集合。 3、学生与老师相互问好。 4、学生认真听讲。
1、注意动作的到位,做好专项准备活动。 2、各关节充分活动,降低肌肉粘滞性。 3、动作强度与幅度逐步增强。
1、学生进行主动练习,充分热身。 2、规范地完成运球动作。 3、场地练习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 1、整队“快、静、齐”。 2、服装整理妥帖。 3、见习生认真旁听。
组织:热身跑
要求: 1、注意安全。 2、练习认真。 3、精神饱满。
组织:球性练习
要求: 1、动作规范。 2、主动练习。
|
1次
1 次
1 次
|
1’
3’
3’
|
小
大
中
|
基本部分 27’
基本部分 27’
基本部分 27’
|
1、行进间运球绕杆尝试
2、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要领:以右手运球为例,向左变向时,先向对方 左侧做突破假动作,当对手左移堵截时,突然按拍球的右后上方,使球反弹到左侧,同时右脚向 左前方跨步,身体左转侧肩挡住对手,换左手 运球前进。
练习1:学生从边线出发,一个同学先做防守其他同学进攻,防守队员左右移动堵截进攻队员运球路线,左右只能移动一步,过人之后完成绕杆。
练习2:学生运球从边线出发,前三名同学代替标志桶做防守,最后一个同学进行运球变向过人,练习完成后,代替第一个防守队员的位置,第一个防守队员进行练习。
练习3:运球一对一,每列前后两个同学一组,一个进攻一个防守,防守队员采用消极防守,可以将手放在背后。一次进攻完成后从边上返回,攻防转换。 3、比赛:4对4比赛,将总共12列学生分成6组,相邻两列为一组,在6个场地上进行4对4实战比赛。上方进攻队员持球后采用变向突破运球进攻,其他队员进行跑动。
5、体能 (1)坐姿左右转体。
(2)俯卧撑传接球:学生以俯卧撑的形式撑在地面,前后两名同学之间来回传拨球。 |
1、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运球绕杆 2、巡视指导纠错
1、教师巡视指导进行纠错。 2、邀请学生展示,进行点评。 3、将学生前后两位分为原地练习的一组。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练习。 3、巡视指导纠错
1.示范与讲解,巡视指导纠错。 2.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
3.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1. 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2. 认真组织学生比赛 3.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1、教师讲解体能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鼓励学生自觉认真地投入练习。 3、学生练习过程中监督和引导。 |
1、认真练习,大胆做动作 2、练习完一趟,迅速从旁边直线高运球返回
1、认真练习,观察其他同学的运球动。 2、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练习当中。 3、前后两名学生为一组。
1、学生认真进行练习。 2、大胆尝运球的动作。 3、学生一次练习完成后迅速从旁边直线运球返回。
1、学生认真听练习方法认真进行练习。 2、及时提出疑问,根据老师纠错,进行完善。 3、同学间互相协作指导。
1、积极主动练习。 2、勇于尝试。 3、注意动作规范。 4、前两名学生练习完成后,后两名出发,前两名迅速从边上返回
1、学生认真进行比赛。 2、积极跑动,参与到比赛当中去。
1、学生知道体能练习的内容。 2、学生了解练习的要求。 3、学生自觉参加体能练习。
|
要求:认真练习,注意安全
组织:四列横队,两排相对站立
要求:认真听讲,模仿练习
组织:练习1
要求:认真练习,注意安全
组织:练习2
要求:认真练习,注意安全 防守队员仅可以左右移动一步
组织:一对一运球
要求:认真比赛,注意安全 组织:比赛
要求: 1、投入练习情境。 2、积极参与比赛。 3、奋力进取拼搏。 4、注意技术动作。 5、发扬体育精神。
体能组织:
要求:控制好间距,注意安全 |
1
1
2-3次
2-3次
2-3次
1次
1次 |
2’
2’
3’
3’
3’
6’
5’
|
大
小
大
大
大
大
大
|
结束部分5’ |
1.拉伸放松: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活动,主要放松各大肌肉群以及各个关节,调整学生的呼吸,使学生从紧张的氛围中转变出来。
1、多元评价:老师为主导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共同回忆学习的内容、重难点等方面,点出上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其次,鼓励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交流学习心得。
2、课后安排:教师布置课后自主练习任务,安排学生归还器材,其余学生原地解散下课。 |
1、拉伸放松,带动学生平静心率。
2、口令、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拉伸。
1、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 2、点出本节课的亮点。 3、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布置课后任务。 2、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
1、全体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有节奏地跟随老师练习。 2、学生重视整理运动及放松练习的作用。
1、认真听讲老师的评价。 2、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3、积极交流与思考。
1、认真记好、完成课后任务。 2、归还器材。 |
组织:
要求: 1、拉伸动作到位,放松充分。 2、节奏感强,动作幅度大。 3、品德教育,积极鼓励。
组织:
要求: 1、积极互动; 2、拓展思维; 3、交流探讨。 |
1次
1次
|
3’
2’ |
小
小 |
场地 器材 |
篮球场两块、篮球49个、标志桶48个。 |
预计运动负荷 |
预计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预计最高心率:125-135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75% |
安全措施 |
1.篮球运动负荷较大,运动过程中的移动的幅度,动作的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应该穿篮球鞋和舒适的服装上课。 2.尽量选择室内篮球场,木制地板,注意防滑。及时的清理场上的汗水异物等。 3.合理安排学生的休息时间,天热时注意放松休息,天冷时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提醒同学带水上课,适当进行补充。
|
课后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