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语文组第八次教研活动
作者:李芳芳 时间:2024-06-11 点击数:
李锦梅老师点评:
非常感谢徐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精读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信息繁冗,徐老师在取舍和选点中进行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成功尝试。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听课感受:
1.出示抢答题,抓住矛盾点:作家茨威格为什么给失败的英国人写传记,而不给登南极的第一人作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整节课徐老师以“情感体验”为主线,通过三大任务,逐层深入地设计教学。首先浏览法捕捉“悲”在哪里?再通过朗读、讨论、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细节,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高贵的灵魂对话,体悟个体生命心灵的伟大!并拟写颁奖词,深化感悟。最后让学生通过摘选斯科特的日记与作者相应原文阅读比较不同,理解传记特点:历史的真实,文学的加工。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逐渐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情感体验,使课堂参与有了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伟大。
3.读、悟、写相结合,深化情感体验。
通过拟写颁奖词,既培养了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又在对比、排比的修辞表达中高度评价人物的精神品质。
4.师生沟通有效,自然亲切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徐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亲切的引导,带着学生换位思考,给学生以鼓励支持。
5.最后提一个小建议:徐老师由文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略显生硬,有思想灌输的痕迹。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斯科特,你愿意再一次踏上南极探险吗?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呢?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总结,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价值观的有效引领。
今天这一节课让我充分的感受到:徐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态度上很重视,备课认真,教态大方,课件制作精美,讲解文本富有激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是一位成长很快的新入职老师!




袁玲亚老师评价: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两位年轻人成长飞速,表现很成熟。许老师让我可以趴沙滩上了,感受到了年轻的力量。因为参与了王成老师的磨课过程,我简单谈一下这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最大的感受是年轻人的年轻、敏锐,以及初生牛犊的朝气,我觉得年轻人可贵的不是课上得有多好多完美,而是有勇于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的精神,能够独辟蹊径,敢于挑战,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二、 今天这堂课,王成老师老早就选定了,说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然后提出来很多设想,关于悬念,关于自读方法,关于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关于情境教学等。
三、 这些设想虽然很难一一落实到教学设计中,但我觉得很可贵,就像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感觉有点拙,但又是那么新奇,犹如黑夜里的星光,这些闪光点得由小王慢慢去探索,怎么才能把这些闪光的想法结合语文教学本身的功能特点,很好地呈现。
基于这些,我们在磨课中,大部分尊重小王的想法,同时在这过程中,年轻人的灵感也不断撞击着我们,触发我产生新的想法,这就是年轻的力量,这是年轻人的课堂中最可贵的东西。
我相信,两位年轻人对文本的敏锐,加上他们的踏实勤勉勇于探究的精神,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