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上午9:30—11:30,由江苏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陈锋和安徽省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董建功作专题报告。陈锋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前建构课堂主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后建构课堂则解决知识间有怎样的实质联系、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运用的智慧在哪里这三个问题。初中数学“后建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立足学科育人导向,聚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充分挖掘“后建构”课堂的教学价值,构建了学科育人导向“后建构”教学体系、课堂模式以及学习评价策略。董建功老师提出了以内容与方法相结合的“四学”教学主张,最终总结了学科育人导向的“后建构”课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了从教师教学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推动了师生以及学校全面协同发展。



下午14:00—17:20,针对初中数学“后建构·结构化”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课例展示,主要分三个会场进行,分别是主题化复习课例展示、跨学科实践课例展示、探究式专题课例展示各开放三节课,线上同步直播,与会代表可以自主选择,展示结束后各组专家进行点评交流。赵军名师工作室成员通力合作,分别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活动,最后集中交流学习,领衔人赵军老师也作为特约专家点评了多个教学案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如何实现学生“知识”和“素养”的共同发展,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素养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一直有“重技能训练”,“轻概念理解”的问题。“后建构”课堂是一种先建构已有知识,然后在新的认知情境下进行重组和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意识,并帮助学习者建构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思维结构和素养结构。




“后建构”教学是对高效课堂进行的一项积极探索,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方法系统”,以建构知识体系为起点、理解教学本质为支点、感悟思想方法为节点、提升数学素养为终点,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通过学习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期望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后建构·结构化”改进了课堂的教与学的方式,形成新的思维结构和素养结构,达到育人的价值。每次培训都有新的思想、新的启发、新的教育理念,这些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