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与目标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的整合性发展,而“以读促写”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题以“大单元教学”为框架,通过整合单元内的阅读与写作资源,探索如何以阅读输入带动写作输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迁移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学期实施过程
1.大单元整合设计
以教材单元主题(如“人与社会”“自然与环境”)为核心,统筹阅读文本、语法知识和写作任务,设计“读—析—仿—创”的教学路径。
2.阅读输入策略
精读与泛读结合:通过精读课梳理文本结构、语言特点;泛读课拓展同类主题文章,积累素材。
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梳理文本逻辑(如问题解决型、对比型结构),为写作搭建支架。
3.写作输出实践
分层任务设计:基础层(仿写句子、段落)、提高层(改写文本)、创新层(自主创作)。
过程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关注语言准确性、内容连贯性和思维深度。
4.信息技术融合
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如ClassIn)共享学生习作,开展线上互评;通过AI工具(如批改网)辅助反馈语言错误。
三、阶段性成果
学生层面
写作兴趣显著提升,80%的学生能主动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型或结构。逻辑思维更清晰,中档作文(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比例从50%提升至70%。
教师层面:开发了典型大单元读写课例,形成“读—写”结合的教学模板。撰写相关教学反思,并在校级教研活动中分享。
四、问题与改进方向
1.存在问题
部分学困生阅读输入转化为写作输出的效率较低,存在模仿机械化的问题。大单元课时分配需优化,写作反馈的即时性不足。
2.改进措施
增设“微写作”任务(如每日一句仿写),降低学困生难度。引入“写作档案袋”,记录学生进步轨迹,增强成就感。
五、未来计划
下一阶段将重点研究:
开发校本读写资源包,整合课外分级读物与写作任务。
本学期的实践验证了“大单元以读促写”模式的有效性,未来将继续深化“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设计,助力学生从“学会英语”走向“会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