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寄何“物”?
——中考作文升格指导
太仓市实验中学 周嘉怡
【教学目标】
1. 比较分析,明确写物类作文择物的方法。
2. 品味鉴赏,优化写物类作文的立意选择。
3. 欣赏感悟,了解写物类作文结构的搭建。
【教学重点】掌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掌握如何以“物”为线索行文。
【教学过程】
▍导入——考场链接
本次模拟考试作文是以“玩具”为话题写作,大部分同学选择写自己或周围人与玩具相关的事,也就是说借物记事抒情是本次写作的要点。本次作文虽然大家都能切题,但是很难写得出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问世间情寄何物”作文升格训练,不仅是对文具这一“物”的把握,生发到一类文的书写,教大家如何以小见大,借物寄情。
玩具是孩子重要的陪伴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玩具也可能让孩子沉溺其中,分散学习和正常社交的时间和经历,有安全隐患的玩具还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作文。
(1)写一件你或周围人与玩具相关的事。
(2)向同学介绍一种你熟悉的玩具。
(3)就“玩具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发表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或套作。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名字、校名。
中考真题链接:
2022年江苏盐城:青绿苔痕
2021年江苏宿迁:碗中日月
2020年湖北荆州:书包里的秘密
2019年辽宁沈阳:物微情浓
本课作文题:
一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愁绪;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春草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浓浓的真情或深刻的道理。
这段话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今日所学技巧,选定一种合适“物”,抒发情感或点明道理。
▍活动一:善取物象,浑然天成
首先要“眼中有物”,对所写之物进行选择,老师将同学们在本次作文中的物件选择进行了一个整理,请看ppt:
学生所写的“玩具”(ppt出示)
竹节人、竹蜻蜓、木雕、小跑车、风铃、木剑、陀螺、积木、魔方、拼图、玩偶、芭比、奥特曼、竹笛、泡泡机、波浪鼓、玩具枪、帆船模型、玩具车、纸鸢、木马、螺丝钉……
1. 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物件更好?为什么?
预设:我觉得竹节人、竹蜻蜓、木雕、纸鸢等更好,因为他们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会使文章更具文化性。(文化性)
预设:我觉得帆船模型、玩具车、木马更好,因为能写出另一种意蕴,如远航、奔驰、驰骋等内涵,具有双关性,可以写出人生成长的感悟。(象征义)
预设:我觉得风铃、拨浪鼓、泡泡机更好,因为具有诗意性和美感,会增添文章的韵味。(诗意性)
预设:我觉得螺丝钉好,不常见有新意,比较特别,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锦囊妙计:文化味、象征义、激趣性、陌生化……(板书)
小结:总之,选择具有文化味、象征义、激趣性、陌生化的物象能够使作文可读性增强。
2. 老师的“百宝箱”展示,作出示范
展示教师个人“百宝箱”,选取富于故事性的物品,展开叙述。
其一是一个木板肖像刻画,里面是我毕业时候在图书馆门口拍下的照片,凝聚着快乐与美好的求学生涯,与同学朝夕相处的美好点滴。而后,有心的学生将我珍惜的照片画了下来,让我心里倍感温暖。再然后呀,某次生日的时候,同事将这幅画作转化成了木板刻画送给我。一张相片,在一次次的形式转换中,串联起我的学生时代,连接起学生和同事的温暖……
热爱收集物品的老师,其实更钟情于背后的故事,更感念背后的情意。另外,选取物象寄托情感,还须做到有感而发,缘情取物;符合逻辑,自然真切。
锦囊妙计:缘情取物(板书)
3. 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想选择的物象是什么,它符合以上哪一个要点。(口头表述)
▍活动二:妙化物象,不同凡响
同样的物体可承载不同的情感,可折射不同的主题。物象虽小,主题韵味流长。ppt呈现学生习作中选择的同一物象,不同的立意表达,通过妙化物象优化主题。
1.学生欣赏同一物象的不同表达,思考问题,在图表空缺处补充内容。
帆船模型:
(1)初得帆船模型生日礼物,小心拼接制作,终大功告成,让我感到开心。
(2)初得帆船模型生日礼物,小心拼接制作,终大功告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陪伴我走过日日夜夜,激发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突然意识到,我现在何尝不是一艘帆船,迎接中考,乘风破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架着希望的风帆,满怀探索之欲,向未来驶去!向希望驶去!向梦想驶去!(胡曹睿)
拼图:
(1)我最爱哥哥送我的一盒拼图,我对它爱不释手,一片一片拼接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童年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2)演讲比赛前期我异常紧张,玩拼图缓解情绪,最后一块拼完的时候,我受到鼓舞,不再惶恐。人生就像一场盛大的拼图游戏,每一段难忘的回忆都化成了一块碎片。我们要满怀坚定的心,拼好人生的每一块拼图。
魔方:
(1)魔方是我人生的陪伴者,虽然我把他转来转去,发现还原不了就生气地把它放在一边,但是很多个深夜或者孤单的时候,它总是陪伴着我,带我成长。
(2)儿时的玩伴带我接触魔方,我在他的指导下顺利复原了魔方。我们之间的友谊日渐深厚,日益默契,复原魔方也越来越轻松。直到有一天,朋友因病离开,听到这个消息的我打乱了魔方,却怎么也拼不好了。(李戴羽钒)
风车:
(1)风车是我童年的最好玩具,它迎风翻飞吸引我的视线,是我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启蒙。
(2)我将风筝拿在手中,它呆呆的静止不动。直到某一天清晨,我万般惊喜地看见在窗外吹来的微凉春风中,破旧的风车缓缓转动起来,十分轻快,仿佛向往着自由的世界。我读懂了它的心思:他不会迎合孩童的快乐,他渴望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人生何所得,欢风与月疏。我们不该活在世俗的眼光和指控下,不必迎合他人的眼光,应该向往自由,活出生命该有的精彩。
玩具枪:
(1)玩具枪是哥哥送给我的,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玩具枪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2)小时候,我和哥哥都钟情于枪,都立志要当大英雄。哥哥当上军人后,在一次意外中牺牲,我忍住眼泪,重拾起枪。意识到我没有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没有经历过生死边缘的徘徊,祖国是靠人们的奉献才走到今天。他们也曾喜好过刀剑兵茅,渴望过真枪实弹,爱国始终在心中根深蒂固。问天,多少次抬枪才能卫国,天不管;回眸,枪在我手中,国在我心中。(何梓涵)
问题:所选物象除了愉悦自己,还可以同哪些主题联系起来,使得立意更加深刻,在图形空缺处填上你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预设:凡人品质、至深情感、深刻道理、人生哲理、社会建设、文化传承……
▍活动三:巧用物象,行文流畅
赏读文章《栀子花开》《悦山也悦己》《一枚铁做的月亮》,着重关注其中的物象,并归纳其行文结构。
例文1:
栀子花开
小时候住在乡镇上,最喜欢的花儿是栀子。每年开春后,都要经历漫长的雨季。等雨季快要结束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杨梅熟了,栀子花也开了。
我家住在小镇街道上,没有庭院。家后门墙根底下有一块狭窄的土地,边上是一条小河。那一丁点可怜的土,已经种了杉树。底下扦插着一排我从晓晓家后院栀子花树上摘来的花枝,不知道是否能成活。
——晓晓是我的同学,她爸妈都是老师,打小成绩好,长得好,甚至性格也好。我常觉得自己不如她。那年,乡镇上忽然举行演讲比赛。全镇中小学要选一个人去县一中继续比赛。我和晓晓都在老师的安排下报了名。我在心里偷偷地想,别说和全镇的中小学生比,就是和晓晓比,我也没有胜算。回家,我照例观察墙根底下我扦插的那一排栀子,翠绿的叶片向下耷拉,微微内卷,一副没有生机的样子。我的心莫名地有一些难过,拿水壶来给它们浇了点水。
妈妈知道我有比赛,又看我心情低沉,她对我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比不过?”为着这句话,我拿起来笔,根据比赛要求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写了一篇文章。在二楼自己的房间里,在房间后面的阳台上,在无数个下午和夜晚,我拿着稿子反复地读,修改语句,斟酌用词,校准字音,读出情感……微风轻轻地吹拂,我拿着稿子,俯身看到楼下那一排栀子,大部分已经“牺牲”。正伤心,忽然看到最角落里那一株,它最瘦小,但是,它竟然稳稳地站立在土地中,唯一的一片叶子形态饱满富有光泽。我的心中有一种感动,我想,它虽然弱小,但也一定长出了细而白嫩的根茎,紧紧地抓住了脚下的土地。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已经背到滚瓜烂熟的稿子在我的唇边自然流淌,我感觉到自己的演讲已经不是一种浮夸的表演,而是表达出了保护动物的真情。第一次,晓晓输给了我。她微笑着祝贺我,眼里流露出欣赏和羡慕。我拿着奖状,蹲在后墙根下,仔细观察那一株成活的栀子。它细细的枝杆,一片小小的叶子,叶子的另一边,竟长出了小小的芽。这把我兴奋坏了,惊呼着喊母亲来看。母亲说:“它已经活了,你不要再挪动它。一株小小的栀子若是有了决心,哪怕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活。顺其自然地去努力,总能有些收获的。”
后来,我忙着去县一中继续参加比赛,然后又读了初三。学校搬迁,我不得已开始住宿。家里墙根下那株栀子我早已没有打理。不知道它长大了没,是否被鸡踩鸭啄,被虫子啃食……到了第二年,已是毕业生的我马上要迎接中考。漫漫雨季,我都在和试卷、书本作斗争。周末清晨,我打开家里后门,看到空中漂浮着层层水雾,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将出未出。忽然,我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啊!是那株栀子!墨绿的枝叶中点缀着纯白肥厚的栀子,夹杂着绿色的花苞。叶片上浮着一层细细的水珠。就那么几朵花,香气已然浓郁到让人有些飘飘然。我竟然拥有了一棵小小的栀子花树,而且,它还开出了花儿!我的心被狠狠地震动了!
一个月后,参加了省城省重点高中实验班的招生考试,非常幸运且顺利地被提前录取了。
在我的努力的记忆里,有栀子花的芳香,还有母亲的那一句话:一株小小的栀子若是有了决心,哪怕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活。顺其自然地去努力,总能有所收获……
例文2:
悦山先悦己
窗外,又是一阵晚风吹来,窗台上原本静立着的破旧的风车,又随清风明月,伴着我零碎的记忆缓缓转动起来……
童年的记忆里没有电视手机整日的“陪伴”,孩子们没有其他消遣方式,所以商店里各式各样的玩具总变着花样讨孩子们的欢喜,孩子们总喜欢捧着家中新买的玩具欢乐地向同伴们炫耀,但我的家中却只有外公亲手做的一根有些简陋的风车,一根粗糙的刷着白色油漆的木条上装着四片塑料制成的风车叶片。随着时间流淌,本是鲜艳的风车叶早已掉光了油漆,把手也变得粗糙难看。
每次我百无聊赖将风车拿在手中,又在空中,想方设法让它能转动起来,但它却总是不合我的心意,呆呆地静止着一动不动,我有些气愤地用力拨动它的叶片,但它也只是转了几圈便慵懒地停下,这让我对它彻底没了兴趣,将它随手扔在窗前。
直到某天清晨,我万般惊喜地看见在窗外吹来的微凉春风中,那只破旧的风车竟缓缓转动起来,发出“吱吱哑哑”的声音,风车上的油漆早就斑驳,但它转动的仍十分轻快,它身体微微向窗外探去,仿佛向往着自由的世界,此刻的它就像一个年纪尚小,渴望自由的孩童。它只是等风来,让自己能随风自由地转动,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眼见着它越转越快,仿佛迸发了新的生命,它“吱哑”地欢乐地欢呼着,转动着的叶片使它看起来如一半绽放的美丽夺目的灯,在碧绿的春风里,灰暗的它此时也变得光彩夺目,那是自由而无拘无束的颜色。风渐渐停息,而它也又恢复了往日寂静无声的模样,那时,我好像才真正读懂了它的心意:它不会迎合孩童的快乐,它不是变着花样讨别人欢喜的玩具,它是风车,它向往自由,它渴望拥有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承奉讨好,我只是在恍惚间看到,一位历尽沧桑仍举重若轻的老人,正倚靠窗前,用朦胧昏花温柔了窗外的美,它仍热爱世界,它从来只取悦自己。
人生何所得,欢风与月疏。太阳从不因为四季变化时间推移而放弃升起,川流从不因为鱼群的不舍而停止奔流不息的脚步,蒲公英从不因为大地的挽留而改变自己追随远方的梦想。我们不该活在世俗的眼光和指控下,也不必迎合那些所谓的“为我们好,替我们着想”的眼光。我们只活一次,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便应该向往自由,生命的意义在于就像这风车一样,从不顺从。活出生活该有的精彩。
前有万人争第一,逐名者密,逐利者蹊,百般压抑争朝夕。但川流对我低低语:“得胜当以你为朝,悦山先悦已。”
例文3:
一枚铁做的月亮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大伯有一枚铁做的月亮。
那是一颗沉重的螺丝钉,更是大伯幼年全部的乐趣。钢制的银白锃亮的表面,帽上是一个深深的十字,柄上是细密的螺纹,环绕着一圈又一圈。那是独属大伯的玩具。
对于家中贫寒的大伯,那是他最心爱的玩具。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像一枚骄傲的月牙形胸章,大伯抑或将他放在胸前的口袋,抑或看着它在桌上舞蹈,旋转。
他幻想着这枚螺丝钉,如何在机器的运转,金属的碰撞中固定某一个零件,幻想热火朝天的工厂里是怎样劳动奋斗的景象。
一切都让大伯着迷。
那一日,他逃了学,途经数个村落,凭一双脚走到了镇上。他偷偷去瞧车间的工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之上热火朝天地工作。他将那一枚螺丝紧紧握在手中。那是他童年拿来戏耍的玩具,更是他心中最亮的光。
他的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他们试用棍棒打掉大伯身上的冥顽不化,可大伯却罕见地没吭一声将他全部童年的寄托——那枚小小的螺丝钉握在手里。
那是大伯心中,铁做的月亮。
即使那在很多人眼中,连孩童的玩具都算不上。
大伯那一年没有继续读书,他带着独属于他自己的玩具,一头扎进了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的建设,将全部的热情给了工业生产,他日复一日,带着那一枚幼年的玩具,追寻着自己的光。
他穿上深蓝色的工人制服,用手中沉重的扳手将一颗颗螺丝拧上,他的三年一滴滴肆意淌落在轰鸣不歇的机器之上。可当他抬起头,他分明看得见有无数工人,在日复一日,乏善可陈的日子中,用青春与汗水,铸就的是中国的辉煌,他摸向口袋中的螺丝。他想,可以骄傲地告诉所有人:“铁做的月亮啊,也可为盛世尽微芒。”
大伯没读过几年书,可他讲述这件关于他玩具的故事时,却让我几经想哭。螺丝钉,是大伯的玩具,是大伯的梦想,是他成长的陪伴者与引路人,是独属大伯的诗意与浪漫,是他心中,铁做的月亮。
我们或许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它们色彩斑斓,艳丽过人,可过了时兴,便可丢弃;可我们都应该有一种玩具,一如大伯那枚小小的螺丝钉,引领我们向前,敞开自己的襟怀,将个人融入家园,寻梦路上,不问朝夕,亦不惧流言蜚语。
那便是大伯的一枚铁做的月亮。
小结:
1. 象征文,借物喻人——双线并行
2. 言理文,托物言志——主次偕行
3. 感情文,借物抒情——明暗交织
▍活动四:( )氏物语,罗列提纲
一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愁绪;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春草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浓浓的真情或深刻的道理。
这段话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今日所学技巧,选定一种合适“物”,抒发情感或点明道理。
我选择的“物”是:
确定文题:
我想表达的主题:
作文提纲:
自我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项目 占分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1 选择物象,满足要点 10分
2 妙化物象,深化主题 20分
3 巧用物象,线索成文 20分
4 其他(首尾呼应、细节描写、典型事件等) 10分
▍结语
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如何用好“物”来写作,从选择物象、优化物象及巧用物象三个方面来学习写作技巧,知道了可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来升格文章。在写作过程中,除了用好线索之外,大家还需注意“放在开头,设置悬疑;刻画物象,细节描写;典型事件,突显主旨”等技巧。课下请大家将今天所列的提纲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作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好。下课!
▍作业布置
融汇所学技巧,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