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 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通过集体学习、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2.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研究新教材、新教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教研水平。
3.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修改、反思提升”的集体备课模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5.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加强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重视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关注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 工作重点及措施
1. 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1)组织专题学习。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学习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内容,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开展课例研讨。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典型课例,围绕新课标理念进行深入研讨,分析课例中体现的新课标精神,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邀请专家指导。邀请语文教育专家或教研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新课标,指导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 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
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研究新教材、新教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教研水平。
(2)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定备课主题。以单元为单位,确定集体备课主题,聚焦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3)创新备课形式。采用主题式、问题式、项目式等多元化的集体备课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4)优化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班级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和完善,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3. 关注教师成长,提升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语文专业书籍,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读书心得,提升理论素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学水平。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例,并进行深入分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开展“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1)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分享会、戏剧表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优秀文学作品等,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注重写作训练。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四、预期成果
1.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2.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3.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研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教研组、备课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